护航新能源车“出海”,保险业发声!
来源于:本站
发布日期:2025-11-09
作为“中国智造”的亮丽名片,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加速向智能化与国际化迈进。如何护航新能源车企海外布局,是保险行业重要课题。
近日召开的第八届进博会“新能源车生态发展论坛”上,关于如何通过持续的产品、服务、技术以及合作模式的创新,构建覆盖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的风险保障体系,全力支持中国新能源车“走出去”,成为热议话题。
新能源车加速“出海”
近年来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高速增长,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推动我国汽车出口结构升级和增量扩张的主要力量。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王耀表示,中国整车出口从2021年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出口量和结构实现双重跃升。其中,新能源渗透率快速提升,至今年三季度占比已超三成,成为带动我国汽车出口增长的关键引擎。
数据显示,过去五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从不足300万辆飙升至超过1700万辆,渗透率达22.5%。中国市场贡献了全球增量的一半以上。今年前三季度,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5%,出口增长近90%。
王耀表示,中国汽车出口已从“整车规模突破”迈向“整零协同升级”,在新能源品牌国际化和供应链全球配置的共同推动下,形成了从产品输出向产业输出的结构性跃升。
影响中国车企全球化战略布局的挑战不少,包括如何进入新市场,成本控制、时间压力等,其中,国际法规与标准研究是进入海外市场的关键因素之一。
王耀举例称,自2018年5月起生效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是欧盟历史上最严格的隐私和数据保护法规,还有即将生效的人工智能法规、数据治理法案等。即便是在海外当地生产当地销售的车,也会面临如何获取数据、如何更好地了解当地客户的问题。而保险需要大量数据做支撑,这些挑战都需要深入研究。
险企多模式护航新能源车出海
护航新能源车和新能源车企出海方面,保险公司展开了不少探索。
中国太保产险总经理助理徐峰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激增,市场格局多点开花。公司在服务新能源车企出海方面,根据车企发展阶段的不同提供相应的保险方案。
第一阶段是产品出口,主要模式是以整车贸易形式将车辆销售至海外市场。这一阶段,新能源车运输核心风险包括自然灾害、船舶碰撞等传统海上风险,锂电池特殊风险,滚装船的结构风险等,保险公司主要通过货运险护航“整车出口”,提供涵盖货运及运输方、电池安全管理、运输工具/人员资质、数据存证与区块链应用等全方位的保障。
第二阶段是本地化运营阶段,主要模式是车企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销售网络和研发中心。这一阶段,新能源车企面临的风险复杂多样,保险公司提供一揽子风险保障方案,涵盖建厂期、运营期以及风险及政治暴力险、出口信用险等其他风险保险产品。
第三阶段是生态出海,主要模式是输出技术、标准、管理充电设施等整体解决方案,从“中国造,全球卖”到“全球造,全球卖”。这一阶段较前两个阶段有更多新挑战,包括海外车险难题、电池焦虑以及生态缺失等问题。
例如,海外市场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相对较少,缺乏足够的历史数据用于风险评估和产品设计;由于数据不足和市场差异,导致海外新能源车主普遍面临投保难、保费高等问题;海外理赔流程复杂、服务网络不完善,影响用户体验和品牌声誉。又如,海外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充电桩数量不足,充电标准不统一,影响用户使用体验。
从保险公司角度,这一阶段要伴随车企从“保险赔付”升级到“生态共创”,不止于保险,而是要输出体系化的新能源车生态“中国方案”。
徐峰举例说,作为上汽集团的核心保险合作伙伴,太保已连续6年首席承保其印度、泰国、印尼的海外项目,累计提供高达490亿元的风险保障,全面涵盖从财产、责任到车险、货运险及人员险等核心风险领域。
除了新能源车企需要保险保障,在很多国家,新能源车也需要保险才能销售。据了解,目前国内保险公司主要通过与海外本土险企合作,通过承保能力及技术输出,以“再保回分”形式,实现海外新能源车险保单及服务落地。
中国太保产险副总经理陈森表示,公司针对新能源车海外销售推出了一整套保险保障模式。例如在泰国,公司主要通过与当地合作伙伴合作在当地实现出单,然后将风险回分国内,由太保产险承接,以此帮助新能源车企在海外市场的销售,“公司将继续扩大这种合作模式,覆盖更多海外市场。”
据了解,2025年,中国太保集团将“国际化”列为“十五五”规划的三大战略之一,海外业务部更名为国际业务部,公司将加快设立海外代表处、境外营业机构,深度参与海外市场。
跨行业协同完善生态链
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出海,需要多个业态协同合作共同发力。
中国太保董事长傅帆表示,“十五五”时期,新能源车产业将依然是国家重点培育的先进制造业。从技术变革来看,当前新能源车技术跃迁背后的风险管理挑战日益凸显。智能驾驶、电池安全等全新课题,都需要汽车、科技、保险等各领域的合作伙伴共同探索,让技术能在安全的方向下放心落地。
陈森表示,要建立良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靠单一行业是难以完成的,必须实现包括汽车产业、交通运输以及保险行业在内的跨行业协同合作。
目前已有不少跨行业协同实践落地。例如,保险公司和车企通过系统打通、数据互联,大幅提升维修理赔效率,同时助力车企优化汽车性能。在优化产品供给方面,中国太保产险已和11家车企合作,推出了覆盖智能辅助驾驶安全的责任险产品,目前还有5家在洽谈之中。
前不久,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精算师协会、汽车工业协会及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共同签署了促进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合作备忘录,旨在通过技术标准共建、维修体系优化等方面强化合作,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此次进博会上,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太保产险、理想汽车等多个行业机构联合发布《组合驾驶辅助及有条件自动驾驶事故界定及数据协作技术规范》团体标准,规定了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L2)及有条件自动驾驶(L3)事故的界定规范以及执行事故界定相关的数据协作技术规范,分析界定结果可用于相关保险产品的理赔依据。
助力新能源车行业高质量“出海”方面,王耀认为,构建完善的出海支撑体系非常重要,包括国际市场研究、本地化发展策略、合规性咨询服务、销售与营销策略指导等专业能力建设,系统化、服务化的行业支持机制,帮助中国汽车企业更高效地应对国际政策、文化与市场环境差异,降低出海壁垒。
王耀表示,在智能化背景下,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积极推动建立健全行业数据合规与要素流通机制,探索数据跨境合作机制和汽车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建设,助力形成安全可控、合规有序、共享互信的行业数据生态。
三井住友海上火灾保险(中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西川真吾介绍日本车企出海经验时表示,日本车企是全球汽车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其崛起始于二战后,形成了商社、银行、保险公司合作的模式,商社主要负责在海外业务初期帮助日本车企进行海外销售,银行为日本车企投资建厂、技术研发、市场拓展等活动提供资金筹集方案,保险公司则负责帮助车企设计在海外市场的专属保险以及金融绑定服务。
西川真吾表示,中国虽然没有商社体系,但是各个新能源车企已经逐步出海销售,国内保险公司、银行可以组成战略合作模式,在新能源车企出海项目上,携手帮助车企筛选海外当地投资建厂、技术研发、市场拓展等活动上的资金风险。
在西川真吾看来,日本金融企业通过“政策引导+财团协同+风险共担”模式支撑日资企业的全球化进程,其关键启示在于金融服务嵌入产业全链条,形成从前期调研至长期运营的完整闭环。从未来方向来看,新兴市场各类金融产品数字化落地与定制化方案是关键。
校对:杨舒欣
温馨提示: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整理,目的在于知识了解,文章内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操作,风险 自担。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原创性。相关信 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