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超9000亿元 银行密集赎回“二永债”
来源于:本站
发布日期:2025-10-09
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债券、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以下简称“二永债”)正迎来赎回潮。近日,包括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宁波银行、齐鲁银行等多家银行全额赎回2020年发行的“二永债”,金额从数十亿元至数百亿元不等。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银行“二永债”赎回规模超9000亿元。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近期银行密集赎回“二永债”,是利率环境变化、监管要求升级与资本管理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未来,“二永债”仍是银行重要的资本补充工具。
多家银行赎回“二永债”
9月25日,有三只“二永债”退场。其中,交通银行和东营银行各自赎回一只永续债,赎回金额分别为300亿元和25亿元,票面利率分别为4.59%和4.80%。承德银行则赎回了15亿元的二级资本债,票面利率为4.60%。三只“二永债”均为2020年发行。
9月23日,中国银行公告称,已全额赎回10年期固定利率、规模为600亿元的减记型二级资本债券。该债券于2020年9月17日发行,本期债券设有发行人赎回权,发行人有权在本期债券第五个计息年度的最后一日赎回本期债券。同日,光大银行公告称,2020年9月,该行发行了规模为400亿元的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根据相关规定,发行人有权在本期债券第五年付息日,即2025年9月22日全部或部分赎回本期债券。截至本公告日,经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认可,该行已行使赎回权,全额赎回了本期债券。
另外,9月15日,建设银行发布公告称,全额赎回2020年9月份发行的650亿元二级资本债券;同日,齐鲁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2020年9月份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了规模为人民币30亿元的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经监管批准,该公司已行使赎回权并全额赎回了本期债券。
事实上,近期,多家银行密集赎回“二永债”。Wind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9月28日,我国商业银行共赎回76只“二永债”,累计金额为9706.8亿元。其中,9月份共赎回“二永债”18只,累计金额为3163亿元。值得一提的是,记者梳理中国货币网发现,还有绍兴银行、长春农商行等至少8家机构宣布将实施赎回。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银行赎回旧债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降低资本成本。随着利率水平下行,新发行同类债券的成本可能低于存量债券,银行选择赎回后再融资,可以降低资本补充成本。二是出于市场声誉考量。赎回旧债往往被市场解读为银行经营稳健、流动性充裕的信号,有助于稳定投资者信心。三是完善条款安排。多数“二永债”在发行时约定了“五年赎回期”。
“赎旧换新”面临分化
在业内专家看来,此番“二永债”引起“赎回潮”的主要原因在于当前市场利率处于历史低位,许多银行选择赎回前期发行的高利率“二永债”,是为了随后以更低利率发行新债,从而有效降低财务成本、优化负债结构。随着近年来银行资本补充工具使用趋于成熟,监管审批效率提升,赎回后续发可能成为一种常态化资本管理操作。
不过,也并非所有银行都选择赎回。例如,4月18日,南昌农商行在中国债券信息网发布信息显示,该行不行使2020年第一期二级资本债券赎回选择权。
“选择不赎回‘二永债’的主要是中小银行,尤其是资产规模较小、盈利能力偏弱、资产质量压力较大的城商行和农商行。”有机构分析人士表示,这类银行若赎回旧债,可能因资本补充渠道受限导致资本充足率下滑。而不赎回虽能暂时维持资本规模,但不赎回行为可能引发投资者对银行资质的担忧,导致融资成本上升。
“赎回需要一次性支付本金,对银行当期流动性管理提出要求。不过大型银行流动性相对充裕,影响可控;中小银行若赎回规模较大,则需要提前筹划资金。”明明补充道。
事实上,银行密集赎回旧债的背后,还有着更深层次的资本结构优化考量。新发行的二级资本债券计入资本的比例更高,可快速补充银行二级资本,改善资本充足率等核心监管指标,强化银行应对风险的资本“缓冲垫”,使资本结构更贴合监管新规要求。
“从资本补充效率来看,二级资本债采用‘5+5’期限结构,在债券存续满五年后,其资本补充效率会以每年20%的幅度衰减。”上述机构分析人士认为,结合二级资本债的特性,前期发行的二级资本债券正逐步进入“存续满五年”的效率衰减期或到期窗口期,原有旧债的资本贡献将持续弱化,可能导致逆周期资本缓冲能力不足。因此,为适配新规要求,银行大概率会将“二永债”作为核心置换标的,进一步加快置换节奏。
行业资本补充仍迫切
相较于全国性银行,部分区域性中小银行“补血”需求更为迫切。记者获悉,二季度以来,已有30余家区域性中小银行发行“二永债”,规模超千亿元。其中,发行“二永债”的城商行及农商行主要集中在江苏、浙江、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
“从行业整体情况来看,相较于大型银行,中小银行普遍面临资本充足率偏低的问题,叠加当前经济环境的影响,其资本补充压力更为突出。”有业内专家表示,中小银行“二永债”发行提速,反映出中小银行资本补充需求较强。监管数据显示,一季度末城商行、农商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44%和12.96%,明显低于国有大行17.79%的水平。这一差距反映出中小银行在资本实力方面存在相对劣势。
在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杜阳看来,商业银行发行“二永债”,能够有效提升资本金规模,增强银行造血能力。无论对于上市银行还是非上市银行,与其他资本补充方式相比,发行“二永债”可行性均较高。一方面,上市银行股价大多处于破净状态,不具备通过增发、配股等方式进行资本补充的基础,较难获得投资者认可,发行可转债则面临转股阶段的不确定性,难以实现资本金的即时注入;另一方面,非上市银行大多为中小银行,资本补充渠道相对较少,更需要通过发行二级资本债或永续债进行资本补充。
谈及接下来银行发行“二永债”的趋势,明明认为,当前银行业对资本补充的需求仍然较为迫切。一方面,经济转型过程中信贷需求仍较大,不良资产处置也需要资本“缓冲”,银行普遍存在补充资本的压力;另一方面,随着存量债券进入集中赎回期,银行需要通过新发“二永债”来补充资本。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建议,应不断优化政策和市场环境,拓宽符合条件的中小银行的资本补充渠道,完善资本市场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银行发股上市融资;继续扩大银行资本工具的投资人范围,引入更多的合格投资主体,扩大投资银行资本债券的投资人群体。
温馨提示: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整理,目的在于知识了解,文章内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操作,风险 自担。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原创性。相关信 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
分享到